來到英國已將近五個月的十月份,生了一場嚴重的感冒,將近20天在恍惚度過。從原本不奢望看醫生,想要依靠成藥痊癒,到預約GP,最後預約不成,在假日直奔醫院急診室。本篇分享第一次海外就醫經驗。
八年前前往日本北海道出差前,感冒遲遲未好,甚至出發前一天在台北車站影印要帶去日本的資料時,在影印店裡蹲在地板上咳嗽不已。想當然爾,在日本的那六天五夜成了團體的拖油瓶,發燒、咳嗽不止。下飛機過海關、安全檢查時,還深怕體溫過高被攔下。後來,回到了台灣,仍是高燒不退,呼吸困難,就這麼被送往急診室。一待就待了五天,被診斷為肺炎,未明示病原體。
再回去醫院定期檢查,醫生語重心長說道,同時間也有一個男性病患和你有類似的症狀,不幸運地是,他過世了。
這個故事成了日後的警惕,也成了日後感冒生病時的陰影。很怕那麼一不小心生命倏然消逝。
這次在英國旅居期間,也不小心生了一場病。在最低溫四度、最高溫十一度的秋天,即使已穿了Uniqlo HEATECH打底衣褲、中層穿了羽絨衣,外層套上了Gortex防風水外套,戴上了羊毛帽,也敵不過冷冽的風、流感的侵襲。
起初,流鼻涕,全身酸痛。後來開始頭痛,耳朵感到壓力,似乎是中耳炎,隨後發燒、出現痰。每天吃著從台灣帶來的感冒藥、退燒藥,雖然燒退了,其他症狀似乎沒有好轉,痰的顏色也從透明轉到黃、綠。
是說這樣咳嗽不止的狀況,在咖啡廳裡工作顯得有點不堪,害怕會有安全衛生等疑慮。詢問了同事是否需要戴口罩。她說戴上口罩更奇怪。沒有人在這會戴上口罩,除了Covid-19期間。轉身又傳了訊息給希臘友人。他悠悠地說,“Hahahah welcome to Europe😂😂 We never wear masks. You should get a good rest.”
雖說如此,後來因為有時會像日本動畫蠟筆小新裡的阿呆一樣,不自覺地流鼻水,鼻水掛在鼻子上實至狼狽。索幸接連著戴了好幾天口罩。
到了第五天下班後,實在是痛苦。下班後走到地鐵站路上,經過藥妝店Boots,逕自走向Pharmancy的櫃台,下定決心把他們當作診所醫師看待,聽從意見買了LEMSIP,他說我似乎是病箘感染infection,建議還是需要看醫生。
NHS(National Health Service),為英格蘭公費健保系統,類似台灣健保,但旨在免費提供醫療服務。不過,並不是不需要負擔任何成本。首先,在前往英國前辦理簽證時,會被先要求支付IHS移民健康稅(Immigration Health Surcharge)。持有學生身份及YMS簽證者,每年須支付英鎊470。其次,雖說看醫生不需要付錢,但處方用藥prescription需要額外支付。基本上醫藥費用一項為十磅左右。
英國是以地方為基礎的醫療系統。病患需先找尋當地的初級醫療服務GP(General Practitioner )全科醫生看診,爾後依據患者病情嚴重性轉診到更高層級。
這段期間連續三天打電話給我的GP機構- North End Medical Centre。第一次說我是第十一位等待接話,輪到我預約時,被告知醫生會在當天打電話問診。當天醫生嘗試打給我三次,但當時正在工作,沒有接聽到電話。等到我有空打電話回GP,卻被告知醫生已下班,且因多次未接,取消我的電話問診,需隔日重新打電話預約。第二次則是打進後被告知預約已滿,且六日未營業,需要下週一再預約。我才知道原來GP僅能預約當天時段,且也必須在GP一營業就打進,不然很高機率預約不到。
我的歐洲友人有人聽到我慘痛的經歷,說道,”Ah sad to hear that , get a good rest. Everyone is getting sick now… flu season. I am not surprised. The healthcare in this country is really bad. You need to be dying then they will look after you. For flu fever or others never….”
你說說我該怎麼辦呢?幾近放棄英國的就醫服務了。
病情日益嚴重,到了半夜更是咳嗽不止,思緒更是恍恍惚惚,就這樣過到了第九天。正值禮拜六不用上班,早上一起床,打電話和朋友Carol聊天,聊到我的狀況。她說,「反正你今天也是沒辦法去哪,不如掛急診趕快拿到藥。在家也不會得到治療。問題是,你想看一般的醫生也掛不上號。好好照顧自己。」掛上了電話,抱持著會耗上五個小時等候的心態,抓了一本書、水、和能量棒前往離家最近的醫院Charing Cross Hospital,隻身走進 Accident & Emergency急診室。
走進醫院前必須先穿過Margravine Cemetery墓園。寬敞步道兩旁是先人長眠的所在地。冷洌的風、兩三人經過,幾近無聲。想起當年研究所策略管理教授曾經提到,要定期去三個地方去走走,一是醫院、二是墳場,三則是書店。生命可精彩可平淡,可倏然嘎止又或平靜致遠,定時去這三個地方,感受生命,提醒生命的長度及厚度。
九點半左右走進急診室,在櫃台登記個人資料,告知身體狀況,隨後九點四十去量血壓、體溫,十點去描述症狀。十點零七分醫生走出來,引領我進到診間。過程醫師一邊悉心拿著聽筒檢查,一邊操著濃厚的英式口音身體狀況。過程中有些單字聽不懂,像是他詢問是否有pregnant時,當下我露出疑惑表情,他便指向肚子,改口詢問Do you have baby。 醫生做完些文書作業,給我一張處方簽,要我到藥局領藥。走出診間前,他說
” Don’t work so hard. I know living here is difficult.”
” To be honest, it’s so difficult to see a doctor as well. I just wanted to make an appointment for my GP but I failed so I came to here directly.”
” I know but no worries. I will still see you if you still don’t getting better. “
隻身在外地生病的痛苦、辛苦,似乎就這麼被理解了。也似乎不像他人經驗,需等候多時。從櫃檯登記到看醫生僅花了半小時,好幸運。
十點二十走出診間,走到了醫院內的診所領取處方藥。醫生開給了我抗生素Amoxicillin盤尼西林,一天三次,一週的份量。
接下來的一週,吃著醫師開給我的抗生素和在Boots買的咳嗽糖漿,身體漸漸恢復了起來。
在國外生病,更深刻認知到果真離開了台灣家鄉的舒適圈,想念那一切的習慣、以及想念那引以為傲的台灣醫療服務。生病時,還是要逼迫自己去超市買菜,回來煮飯給自己吃,還要上網爬文,去經歷第一次預約GP看診過程,去大醫院急診。
同時,也終於明白,時間啊,身體啊,都是最重要的資產,與金錢同等重要。喔,不,更甚過金錢。如果沒有了,那需要額外花更多時間、心力。
另外,也才知道自己的奴性。在發燒後的隔一天,全身酸痛、頭痛又咳嗽,還是無意識地逼迫自己去上班。要記得好好休息,自己最重要。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喜歡我的文章的話,可以幫我註冊Likecoin並在文章下方幫我按五下拍手,免費支持我,這樣我就會更有動力產出更優質的內容了!